当前位置:首页 > 教学动态
钢铁重生—— 2014中国太原国际青年金属雕塑创作营圆满落幕
发布日期:2014-08-31来源:雕塑系
  由中央美院、中国美术家协会雕塑艺委会、太原市政府主办的2014“‘钢铁之夏’中国太原国际青年金属雕塑创作营”在8月25日迎来了全国各大美院专家、学者的检阅。





  25日上午,全国美术学院专家学者一同参观了学生们的创作成果。历时35天的辛苦创作,79名青年艺术家在老师的指导下创作了178件作品,这些作品造型语言多样化,题材广泛,手法精炼。专家学者们与同学深入交流,高度肯定了中外青年艺术家的创作成果,作品与太原文化、材料本身的属性巧妙地结合了起来,使得沉睡多年的废弃物有了新的生命,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




  下午两点,全国美术学院雕塑系教授及专家学者在太原市龙泉山庄酒店召开了金属雕塑创作研讨会,主题为“城市转型与资源再造”。出席研讨会的有:太原市副市长王爱琴,中央美术学院发展办主任岳洁琼,雕塑系主任吕品昌、副主任张伟、于凡、中国雕塑协会会长、著名批评家孙振华、中央美院《美术研究》杂志主编、中国雕塑协会副会长殷双喜、湖北美术馆副馆长、批评家冀少峰、中国美院雕塑系主任龙翔、中国美院公共艺术学院院长杨奇瑞、四川美院雕塑系主任焦兴涛、湖北美院雕塑系主任张松涛、西安美院雕塑系主任王志刚、副主任陈晓春、广州美院雕塑系教授陈克、创作营指导团队中央美院孙璐副教授、黄镇老师、天津美院副主任谭勋、广州美院夏天副教授、中国美院余晨星副教授、湖北美院教师万里驰、太化股份公司总经理赵随民、合成氨公司经理韩志萍,会议由中央美院博士、批评家刘礼宾主持。


   王爱琴市长和赵随民经理对各位专家学者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并肯定了创作营的丰硕成果。来自国际各大美院的青年雕塑家辛勤创作,为太原的工业文化发展、传承金属雕塑的工业文脉起到重要作用,并表示太原市政府、太化集团会一如既往的支持创作营活动的开展。
  岳洁琼主任向所有参加创作营的同学表示祝贺,通过艺术家之手,工业废旧物获得了新的生命,老师也可以“得天下英才而教之”,中外同学一同交流,带来了不同地域的文化资源,形成了一个能量场,并希望同学们可以按照围棋“复盘”的节奏,重新回顾自己的创作历程,获得更多的启发。
  吕品昌教授回顾了金属雕塑创作营的历程,指出活动不仅涉及教学面向社会的问题,它已经和中国城市发展以及文化建设紧密相关,诸如城市遗产保护、雕塑介入公共空间等问题。此次活动吸引了国际青年艺术家的参与,这对青年艺术家来说是很好的交流机会和平台,希望通过学术探讨为创作营活动提供进一步发展的建议。


   会上,孙璐老师代表金属创作营指导团队就此次创作营活动作了简要汇报,他回顾了创作营活动开展的历程,从寻找材料到绘制草图,再到创作,是创作理念和偶然性迸发灵感的结合,他认为今年雕塑作品的样式更加丰富,更臻于成熟,唤醒了特定历史文化的记忆。谭勋老师总结了活动的成果:金属雕塑本体语言的成熟与深入;金属本体语言以外综合材料的运用。作品深入关注探索了人与空间的关系,人与作品的互动性;当下观念、时代思想的深度介入;中国传统文化精英、视觉经验的介入、时尚符号、动力学语言学的尝试等。夏天、余晨星、万里驰、黄镇老师认为创作营活动可以“反哺”教学,是对学院经典架上雕塑教育的补充,同学们在这里接触社会,条理性、执行力、沟通力都得到了很大的锻炼。


   批评家对活动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孙振华教授提到中国雕塑三个最值得注意的动态:雕塑重塑自己和社会的关系、雕塑和高科技的结合、雕塑重新回到对雕塑自身的认识,并提出了三点建议:1、废弃金属材料的文化指向性更强。2.更好地推广现有创作成果。3.更多地表达同学们的声音。殷双喜教授深入探讨创作中的两个问题:1、“再现”与“表现”的区别与结合;2、金属雕塑创作过程中的“偶然性”的问题,不断调整和探索,发现材料的可能性。冀少峰教授就区域条件、自然环境、可持续发展途径三个方面进行探讨,雕塑创作营赋予城市转型以生机,可以在本地发挥多元生态。


   会议就城市转型、资源再造、雕塑教学的问题展开了自由的讨论,龙翔教授认为活动渐趋成熟,作品和地域文化、企业过去的历史联系起来,把物件曾经有的功能以及服务于人类的内涵挖掘出来,并建议把雕塑营背后的故事记录下来,对于研究这个时期的艺术创作来说很有意义。于凡教授认为,废旧部件承载了多年的历史、工业文明、社会变迁,活动更大的意义在于同学们在接触同学、师傅、工业材料,形成对话关系。张伟教授认为活动的规模不只是数量、体量的增加,而且在于对形式语言的纯粹探讨,并反思了创作营的模式。刘礼宾博士认为年轻人要通过自己的言行、创作和这个时代发生关系,介入社会空间。各大美院教授焦兴涛、张松涛、王志刚、陈晓春、陈克都对活动的可持续发展提出了切实可行的建议,认为活动是对课堂教学的延伸,不仅是直接金属雕塑教育的平台,对社会发展也具有推动作用。
  中外同学也踊跃发言,表达了自己的心声,就创作过程中的感悟与困惑进行了讨论,他们在创作营中收获的不仅是技艺的提升,还有与人沟通的本领、以及深厚的友谊。



  金属雕塑创作营活动实现了学生、企业、社会的“三赢”,作品呈现的丰富面貌展现了多样化的教学思考,对于加强学校之间的交流、青年艺术家的成长都大有裨益,将继续探索、不断前行。
  雕塑系 孙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