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画廊


双展齐开 | “我的2023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年度学生优秀创作展”与“潘绍棠艺术奖学金”开展

  • 时间:2024年1月1日——1月5日
  • 学术主持:张伟、孙璐
  • 特约顾问:潘映雪
  • 策 展 人 :胡泉纯
  • 展览统筹:黄山、李明威、李志杰、马涵
  • 地点: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四楼通道画廊

参展艺术家:王小艾、徐璐瑶、杨远、杨堉、陈心宇、李久法、王怡萌、张亚楠、赵俊男、刘梦溪、高宇、季然、冯会玉、李航、李紫萱 、刘彦希、温哲、史博文、张祎潇、沙充 、顾碧圆、金泳济、伍紫琦、杨菁、曹洪伟、程慧德、王钦正、杨淞然、温馨、颜汶浩、李想、梁宗耀、陈昭辰、周婧、宋文皓、孙朗迪、徐圣伦、张云亮、张振钰、赵一娇、徐飞翔、彭港


雕塑系通道画廊,位于四层通道,迄今已经成立20年,主要展出学生作品,涵盖雕塑、雕塑工艺品制造、本着展示与教学相结合的思想,凭借美丽的校园环境,成为展示学生作品的场所之一。

学生生活

更多

“雕塑系·徒步寻找生命之美”圆满落幕

初夏的微风轻轻吹过,阳光洒满大地,我们迎来了趣徒步·2024年学生心理健康季——徒步寻找生命之美活动。
6月1日,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团总支、雕塑系学生会与中央美术学院川行社联手,在密云黑龙潭风景区成功举办了这次意义非凡的徒步活动,参与这次活动的同学们来自雕塑系、油画系、艺术管理与教育学院、实验艺术与科技艺术学院和修复学院。

主题活动 | 传承精神,共筑未来 ——雕塑系主题班团活动

为了使同学们更加了解中央美院的校史,从百年校庆校园雕塑中的名家大师故事入手,雕塑系团总支邀请了百年校庆纪念雕塑彦涵像的作者——第二工作室教师杜英奇为同学们讲述彦涵像的创作故事,使同学们深刻地体会雕塑创作的艰辛以及彦涵先生的艺术精神......

活动趣多多——雕塑系学生风采回顾

阳光透过蓝天洒下,虽然温度很低,
但阳光的温暖总是让人感到舒适。
冬天虽然寒冷,
但雕塑系却充满了温暖和欢乐。
为了创造更美好的校园生活,
学校举办了各种各样的活动,
这既是同学们展示自己的机会,
也是锻炼自己能力的平台。...

师生论坛

更多

讲座 | 李燕蓉 ——《传统造型与材料》

本次讲座通过从题材、审美观念、材料技术、以及艺术风格方面对比同时期中西方艺术的发展脉络,重点对比了中国传统雕塑在不同朝代的发展差异,为同学们详细的梳理了中国传统雕塑的脉络,通过大量作品图片欣赏、分析,引导同学们积极主动的从雕塑的材质....

讲座回顾 | 大卫·布鲁贝克 —— 第六讲:中国美学与环境设计

怎样的自然环境美学可以填补这一理论空白?本讲座提供一种思路,运用中国古典美学原理,我将重置马岩松和格诺特·波默的论述。如果设计是为了表现可见的虚空,那么作为旁观者,个体就能够通过眼睛自我感知自己.....

讲座回顾 | 大卫·布鲁贝克 —— 第五讲:自然环境鉴赏的五种模式

本次讲座主要讲述五种自然环境哲学的分析与比较:传统欧洲形式主义(康德)、科学导向的生态美学(艾伦· 卡尔森)、自然的多元美学(诺埃尔·卡罗尔、齐藤百合子)、沉浸式美学(阿诺德·博林特、谢丽尔·福斯特).....

工作室介绍

基础部

基础部是进入六个工作室前的预备部,在半年的学习期间,学生顺序完成木、石、金属三门材料课程;泥塑头胸像课程;以及六个工作室的代表课程...

第一工作室

专业定位为基础写实,强调对形体和空间的表现,立足于本土文化,主张艺术创作形式的多样化。创作教学是命题创作和自由创作一起进行,习作中的主观,也可算作创作教学的一部分...

第二工作室

传承古典精神——古典精神的主要特征:和谐、明晰、严谨,普遍性和理想主义。第二工作室不简单盲目的跟随时尚和潮流,回归本致,看寻真正的人类精神园是我们不懈的追求。这些均依靠严谨科学的课程安排来体现...

第三工作室

探讨当代艺术中的雕塑技术与观念问题。工作室试图把当代文化与艺术作为一个大的背景和思考出发点,在此基础上建立基本的教学体系。工作室尝试把传统和当代艺术中有关雕塑及相应的知识和方法...

第四工作室

把雕塑艺术的本体语言作为训练的核心,强调动手能力与思维方式相结合的培养目标,并且主张以创作带习作的教学思路将基础教学与学生对当代艺术实践的努力结合起来进行...

第五工作室

以公共艺术为主导教学方向,关注并研究当代环境、空间营造。积极探讨人与艺术的互动和建立新关系的可能性,培养学生拓展雕塑外延空间和形态的能力...

第六工作室

针对我国现存古典雕塑进行深入考察和整理,总结造型规律;针对我系原有的西方造型体系进行比对研究,梳理之间的关系;努力建立传统造型审美下的教学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