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

当前位置:首页 > 曾竹韶雕塑艺术奖学金 > 相关报道及文章
"2011大同国际雕塑学术论坛"在大同召开
发布日期:2011-10-21  来源:雕塑系  
 

  "大同国际雕塑学术论坛"于9月28日在云冈建国宾馆国际会议中心举行,大同市委市政府领导、双年展参展艺术家、曾竹韶奖学金参展学生、大同大学师生以及各大新闻媒体等300余人参加论坛。论坛由著名雕塑批评家孙振华博士主持,主题为"以古开今,再造传统"。6位资深学者和5位评议人围绕大同的雕塑文脉与正在发生的城市变革及文化境遇展开深入的专题发言。

  美协雕塑艺委会主任黎明在致词中说:"在改革开放三十年中,雕塑事业取得惊人的成绩。此时,我们更需反思,要重视雕塑艺术本体的发展。不难发现,雕塑本体语言有时也无奈让位于社会市场的要求。所以更应该注重本体的建设,创造一套应对社会发展、市场需求的艺术方式。其二,要与时代同行。它有两个含义,一个是精神层面;一个是技术层面。精神层面是指我们正处在中华民族改革开放、蓬勃发展的年代,个人创作应与这样的时代同行。技术层面指科技、工业、数码技术的发展等,都是这个时代带给我们艺术家的新课题。第三,梯队问题。毫无疑问,推出新人、发现新人、培育新人,是我们的工作。"
  山西省大同市市长耿彦波在题为《雕塑对城市的文化贡献》中指出:大同市提出"中国雕塑之都"口号,是基于两点考虑。一是大同的文脉基因,历史积淀。二是大同这座城市文化的战略发展需求。大同市不希望在中国城市化进程中被淹没和同化,必须要有自己的个性和特色。一个有特色的城市必然是一个有文化的城市,一个有文化的城市必然是有雕塑的城市,因此大同提出了"雕塑之都"的口号。城市文化标志是一个城市文化象征,显示城市的个性,点亮城市的面孔,留住城市的记忆,一个伟大的雕塑作品就是城市的地标和名片。 中国国家画院雕塑院执行院长陈云岗在《大同博物馆馆藏雕塑艺术综介》中将大同博物馆馆藏雕塑最著名的部分概括为"三墓一群"。他认为昙耀五窟奠定了北魏佛教造像大格局、大框架的辉煌气象。通过细致透彻的讲解和分析作品,让与会者对大同雕塑的特质有了深刻的了解。

  中央美术学院造型学院副院长隋建国的《从曾竹韶奖学金评选看各院校创作教学现状》演讲,从每年在评出不同奖项背后,找到了一些值得我们思考的东西。他将四届的参展作品做出统计,主要分为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是从我们六十年的学院传统里面派生出来的以写实造型为主的雕塑传统。包括生活流、浪漫主义、超写实、超现实、荒诞(荒诞跟超现实比较接近)、复古、形象与材料(把泥塑变为硬质材料,像木雕、石雕、金属之类,它们有形象,利用写实技巧,只是通过不同的材料呈现出来)。第二部分,一是材料。与"形象与材料"不同,真正的尊重材料,会根据材料的语言特性与感受去创造一个东西,而不是拷贝一个东西。二是身体与观念,这与这几年观念艺术或新潮美术的影响有关系。三是场景与装置,主要是装置。四是声光电,新技术。通过横向的学院对比与纵向的分类比较,总结十大院校近些年来在教学上的特色,给雕塑教学提供一个可思考的方向。 作为本次活动的策展执行人彭锋在阐释主题时基于两点考虑。一是跟传统的关系。大同有传统的作品和佛教文化氛围。但在佛教文化里面,更多的是用"悟"或"顿悟"。顿悟太短,时间持续性不强,跟传统发生的关系太强,所以用"开悟",开始了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也希望"开悟"能够跟中国的"开放"发生关系。第二个方面,"开悟"和未来发生关系。"悟"跟传统发生关系,"开"跟未来发生关系,但是最关键的是跟现在发生关系。无论什么样的艺术作品,最关键的是要对人产生影响。希望这样一个雕塑的展览能够改变大同人民习惯的生活方式,形成新的社会方式,新的时尚方式,引领整个中国人民的生活方式,或者成为一种潮流。城市的人民怎么调整自己的生活态度,适应这些作品,这需要艺术家来帮助他们。艺术家应该多创作一些有当代性的,有问题针对性的作品。 两位国际雕塑艺术家托尼布朗;罗伯特•迈克尔•史密斯分享在数码领域的经验和成果。 托尼布朗以艾菲尔铁塔、卢浮宫的金子塔为例,指出随着时间的流逝,民众的接受,真正的艺术会流芳百世,传统并不一定和当下发生剧烈的冲突。罗伯特•迈克尔•史密斯就数控加工石雕技术的由来和发展,以及对艺术的影响做出简要介绍。 中国艺术研究院美术研究所所长吴为山、中国雕塑学会名誉会长曹春生、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吕品昌、中央美术学院教授殷双喜、中国美术学院雕塑系主任龙翔随后做出精彩论述和评议,在场听众分别就所关心的问题进行提问,使得论坛现场气氛被推向高潮。对六位发言从"雕塑"切入城市文化和精神,有针对性的梳理大同城市文脉,从而有效实现和影响大同乃至中国当代社会文化建设的发展。   

通讯员:雕塑系孙婷婷
2011.10.2

 
上一条:
下一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