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道画廊

发布日期:2019-05-06  来源:雕塑系

前言

  给研究生开设的材料观念课程,其目的往往涉及两个方面:一是对于之前使用过金属材料做雕塑的同学,使其在材料基础知识的前提下,进行深入的实践。二是对于之前使用金属材料进行造型操作较少的同学,使其根据自身的兴趣去发掘金属雕塑的形式,通过实践与讨论,发现金属材料创作的可操作性,进而使其雕塑的材料、工序及造型有充分的“金属感”。
  相较于本科生,研究生阶段的学生有自己相对钟爱的材料,相对成熟的成型方式,甚至相对固定的造型习惯,无论是否经过系统的材料实践,研究生应该都有了一定的系统创作理念。在这样的背景下创作的作品面貌,相对会丰富很多,这是一个优势。不同的个性拥有不同的创作出发点,经过大量实验与实践,作为材料创作的第二大脑——手,便会自然地开拓出一条水到渠成的雕塑建构道路,这条路的材料调性、工序选择,与形式和主题,严丝合缝地啮合,无懈可击,和谐自然。
  我始终认为艺术活动的天赋很重要,天赋其实和生长环境衍生的兴趣点,以及思考模式的物化过程有关,后天的训练只能起到微调的作用。教师在与学生交流之初,主要是根据每一个可能的点子,或初级方案,辨认出那些特定的出发点的可操作性,并激发出独属于此出发点的最佳工序;在过程中的互动主要是培植正确可行的搭建,矫正可能走偏的思路,进一步理清思路,去掉已经在生长的不恰当元素;最终阶段自然是对思考与实践的整理与组织,给每一条思考之路一个通畅的表达结果。
  与基础训练不同的是,本课程要求作品除了制作完整、形式自洽,具有金属或机械美感以外,更加注重观念的注入,这并不是说使材料的理由弱化到成为观念的附属,而是让观念激发出更多的可能性,使其更加丰富饱满和富有更深层的意义,并使作品的思想性与形式感的契合度努力做到高度统一。
  作品制作的深度也是关键的。在这个课上,面对真材实料的兴奋感往往使人才思泉涌,但思路的妙处一定要通过千锤百炼,才可能做出充分的表达。小品类的作品感觉很重要,即便是轻松的搭构摆放,也是要直觉和专业素养的结合,才能出品和谐耐推敲的作品。那些用机械设备表现力量的作品,和那些以时间和劳作堆积起来的作品,反复的锤炼打磨,更是必须的过程。
  对一件金属雕塑的锤炼,既在钢铁材料,也在形式内容,更在观念思考。

孙璐
2019年5月6日



展览时间:2019年5月6日-5月10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雕塑系四层通道画廊

作品选登



姓名:杨航
作品名称:《随机》
尺寸:100cm×50cm×50cm
材料:工业零件,钢筋


姓名:任波
材料:金属
作品名称:《琴琴瑟瑟》
尺寸:60cmx10cmx65cm
材料:金属


姓名:滕慧斌
作品名称:《变慢的箱子》
尺寸:90cm×20cm×100cm
材料:金属 植物 动物


姓名:王宝良
作品名:
其一《山气日夕佳,飞鸟相与还》
其二《树枝不小心,使我得见月,而月不见我,亦不见树枝》
尺寸:80cm×80cm,
材料:金属,霓虹灯


姓名:杨林
作品名称:《无题》
尺寸:110x50x100cm
材料:金属


姓名:马先通
作品名称:《流明》
尺寸:60cm×30cm×70cm
材料:铁、铜、金属零件


姓名:李烁
作品名称:《温骨》
尺寸:150cm×150cm×150cm
材料:暖气片


姓名:徐艺华
作品名称:《升降关系》
尺寸:106cm×106cm×50cm
材料:钢丝,木头,亚克力


姓名:黄禹铭
作品名称:《空灵的城》
尺寸:88cm×26.5cm×23cm
材料:金属


姓名:薛照馨
作品名称:《八度空间》
尺寸:60cm×90cm×60cm
材料:铝合金板、植鞣革牛皮